学子感悟
习美学子感悟|UC Berkeley申请实录:行于当下,畅想未来
Apr. 14, 2021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

无SAT

录取专业:社会学



申请专业——Sociology

从高一到最终高三申请,我的专业选择其实转变了很多次。


最早第一次和Elaine老师见面的时候,我特别坚定的和她说我想要申请经济、商科方向的专业。为此后面还报名参加了NEC商赛等商科相关的活动。


但十一年级第一学期尾声的时候,我看了一个节目:《主持人大赛》。看着里面惊才绝艳的参赛者,我又跑票想去读Journalism了。为此还去参加了相关的夏校和实习。


直到去年九月份,我才将最终的申请方向定在了社会学。想要先读一个能让我更了解这个社会的学科,研究生再去学新闻。


标化和活动

我并不是通过专业确定活动。相反,我更多的是在做了很多活动后,Elaine老师帮我梳理后,发现我的整个package比较偏社会学,才确定的专业。这也是我想要建议很多学弟学妹的。可以先去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去大学继续了解这个专业领域。


我leadership和culture方面的活动会比academic的要多,也因此,在十一年级寒假和Elaine老师catch up之后,我又去申请了夏校、撰写了相关学科的EE来弥补一些Academics上的不足。


我的标化成绩托福、SAT都不高,这一部分原因是我比较的懒,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十分的Gemüse。在疫情开始之后真的为SAT担心了比较久的一段时间,还好今年申请SAT成绩是optional。但大家还是要早点考完早点解脱。


伯克利 w2.jpg

⬆️热爱德语的我在背德语

申请经历&Tips

我是从初中开始就学习IB-MYP的课程,也因此,我很早的就确定了要走出国留学这条道路。在高一下学期时,我开始找中介。整个找中介的过程中,我个人就只见过习美一家中介。主要是和Elaine老师谈过之后,觉得老师的风格是我很喜欢的,气质非常吸引我,沟通也特别有效率,所以就直接和习美合作了。


整个的申请季我都还是属于比较佛系的那一类学生。因为我本身不怎么给自己施加压力,我父母也是,所以不论是在前期冲GPA,预估分,标化,还是在申请当中准备材料,以及后期开始收到结果的时候,我都还是保持了一个比较平稳的心态。


给大家一个小小的TIP,申请季的时候,可以找一件事情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我在申请季的过程中看了比我这七年以来看的还要多的电影。也尝试了第一次不和父母不和同学一起,就自己一个人看电影。看电影这件事情可以说帮我缓解了很多压力。毕竟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七夕坐在两对情侣中间看电影,想有压力也产生不了压力啊。


伯克利 w3.jpg


在ED申请被 defer(后来被拒了)之后,我稍微调整了一下Activity List和文书,使我的RD package更加的完整。但这里想分享一下,ED被拒可能不代表package有问题,更多的是和学校不是很合适,所以也别ED被拒了就推翻重来。我更多的是去修补了现有的文书和材料。EA申请结果,也证明了其实package本身没有很大问题,更多的是文理学院不太适合我。

文书创作

我特别感谢我的文书老师Charles。他的风格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种风格。他会尊重我自己对于文书的每个想法。


每次当开始一个新的文书题目的时候,我都会和Charles先约个Meeting,讨论一下我对于这个主题的几个想法。对于我每次讲述的故事,他都会很认真而且抱有兴趣的去听,也会过后跟我说他的想法。往往在和他的交流过程中,我能够发现一些新的思路。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懒人,得亏他非常认真的反复帮我修改文书,我才没有在撰写文书的过程当中得过且过。


在文书之外,他也教了我很多更加有礼貌、正确的表达方式,纠正了我很多习惯性的语法错误。申请内外他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伯克利 w4.jpg

⬆️这盘菜超级具有代表性,证明了我12.31还在中介改文书

择校与缘分

我一直都没有一个类似于Dream School一样的学校。可能也得益于此,我在被ED1和ED2拒了之后并没有特别的难过。最后我是在USC、Berkeley、和William & Mary里纠结了一下。USC是我在十一年级的时候一直嚷嚷要申请的学校。但在看了offer2之后我被“actually”和“unreal”劝退了哈哈哈哈。后面喜欢William & Mary也是因为她是offer2梁律的母校。

1668577567458367.jpg

和Berkeley的缘分倒是最早的。我在八年级参加明泉中学交流生项目的时候,就在我们学校之前的一个学姐的带领下参观了Berkeley。还在食堂吃了饭。在Berkeley放榜前大家都和我说录的概率不大,我当时还说“早知道回不去了,当时就多吃点了”。没想到最后居然回去了。又可以去吃食堂了oh yeah。在放榜前几天我还遇到了当时带队去明泉的老师,当时他祝我能被去过的学校录取,后来真的就录了。感觉和这所学校有一种很奇妙的缘分。

感恩习美

Elaine真的太牛了!因为我之前不怎么看榜单,后来申请完和同学一起看榜单的时候,才发现她建议我申的每一所学校(include保底)都在我的专业社会学或我想读的新闻学里排名很靠前。


想把对Elaine老师的感谢留在全文的最后。整个申请季可能给我最多信心和支撑的就是Elaine老师了。很多不敢申的学校,包括伯克利,是她鼓励我申请的。Elaine老师强大的气场也让我在每个阶段焦虑的时候都能稳定下来、冷静的去思考下一步,而不是struggle在焦虑当中。从高一到高二,Elaine老师不仅仅给到了我申请上的帮助,也让我从她身上学习到了很多。


每次和Elaine老师进行catch-up的meeting结束之后,我坐在出租车上就想:我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像老师一样,坚定、果断、包容、对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秉持热情与关怀的人。


伯克利 w6.jpg

顾问感言——Elaine

作为W同学的主申请顾问,一路走来也是感慨良多。W同学这个case可以说在当下的留学咨询与申请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即申请顾问如何在一个较长期合作中,面对一个想法活跃但在专业和整体形象上时有改变甚至跳脱, 如何以自己的经验结合对于学生其性格及潜力的了解,引导好学生,最大程度上精细把握好申请过程与结果,收获一段双向成就和成长的历程


从2010年代踏入留学行业,直到现在站在2020年代上,申请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这个群体也经历了质的嬗变。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有的仍然需要顾问老师一步一步加以小心主导,自己作为执行者,在执行过程后进行总结再做微调;更多的则是像W同学这样,一方面深知父母老师顾问口中对于自己的期待,同时也会保有自我的理念,对于未来有初步的自我意识。这就对于我们申请顾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孩子在初次见面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想要在本科期间学习时下热门如“商业”, “金融”, “传媒”, “计算机”等专业,但同样是这些领域,他口中的“商业”和她口中的“商业”所包含的细分内容是否相同?每个孩子的特质和潜力真的适合他们口中所要追求的方向吗?孩子内心以及父母对于申学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否有所不同?这些都是需要在申请的过程中反复斟酌和确认,结合具体的申请过程来一一拿捏妥帖。


每个家庭,每位学生,每位家长,每位顾问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申学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我在这个过程中很享受彼此讨论,哪怕是争论。就W同学的申请过程而言,无论是早期我们对于专业的探讨,还是中期在确定学校以及相应活动上的取舍补充,以及后期准备标化时双方对于目标的参差,我自己也在双方挑战与沟通的过程中收获许多。作为申请顾问, 坦率说都希望学生能够在申请的每个维度力求最好,尤其在去年这个特殊之年。但面对不同的学生,未知的考试计划等等因素,如何结合学生的自我特质和其对于学校的期待,在申请过程中利用好充分展现其突出的一面,弱化其他,配合好的申请策略,最后取得一个最好的过程与结果。而我和W同学,W同学的父母以及学校老师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从冲高的ED1/2, 到其更为中意的加州一带非绑定学校,再到探索其他可能的RD学校,以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诚意,斩获了这个最为饱满的申请和个体成长。




top